发布时间:
2021
-
01
-
19
近年来,新高考背景下“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”的命题材料形式变化很大,由2015年的单一材料向多则“组合性”发展;内容上由一事一议向一事多议的“互补性”变化,特别强化了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求文化信仰、文化自信的重要性;写作要求上由单一的议论文体向多向实用性文体变化,尤其是审题思维则强化了求同求异的辩证能力的训练,要想获得高分,就必须要抓住命题素材的三大特点,做好三个关键工作,才能架构起高分作文。【模拟命题】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现在,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:“睡前抖音熬半宿,早上头条看世界。”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,抖音上的用户90%都在24岁以下,而这个年纪的人,或在读书或刚刚进入社会。对于这一现象,有人认为,小视频会让人更快地了解新鲜事物;有人认为,小视频会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;也有人认为,刷多了小视频之后,会形成一种惯性,没有耐心去读一本书,不能静心去思考某一件事情;还有人认为,刷小视频使人虚度时光,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。读了以上材料,你有怎样的感想?请结合材料内容,写一篇议论文,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。要求:自拟标题,自选角度,确定立意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巧用命题材料架构高分作文的思维高度1.巧妙地将命题素材料涉及的“论题”构思立意。审读这则材料,首先要审读每则材料涉及的“论题”是什么?“话题”是什么?“对象”是什么?前一则材料要思考:为什么“抖音上的用户90%都在24岁以下,而这个年纪的人,或在读书或刚刚进入社会”?从后面素材谈到的几种观点,分析青年人喜欢抖音的原因和利弊。但如果只谈“抖音”就偏了。审读材料中四种人的观点,有正面、有反面,其观点有“互补性”,世间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,要紧扣命题材料去思考“抖音”为什么会在24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流行?这对年轻人来说有什么好处?有什么坏处?由此可以看出,命题素材料讲的是“青年人喜欢抖音的利...